自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始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校团委根据学校布局积极统筹,立足交通行业特色,通过政产学研合作,逐步升级构建形成了“四融五全”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有效提升了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质量,提升了学校服务大局助力“六稳”的整体能力。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推进有力
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列为“学校发展规划重要内容”,并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地实施,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学校办学特色。
二、注重四方融合,构建了资源融通的创新创业工作格局
一是校内融合。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系统设计,积极推进校内院(系)、专业、研究院(所)之间的深度融合;二是校校融合。立足本校学科专业优势,与相关行业高校积极开展对接合作,成立山东省交通院校联盟、齐鲁轨交路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打造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的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多校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新局面;三是校企融合。畅通企业特别是校友企业与校内人才流通和资源共享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鼓励企业员工到学校深造、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并参与企业管理运营;四是实现校地融合。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配合,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畅通政策落实渠道,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实现五全保障,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质量
一是工作制度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建立了《大学生学术科技及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实施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办法》等制度10余项,落实重大创新创业竞赛指导成果直聘制度,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学分转换、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具体政策措施;二是工作体系全。强化顶层设计,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促进资源共享,形成密切合作、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体系;三是课程体系全。健全课程体系,注重教材研发及更新,促进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实习实践等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建立了包含必选课、任选课及实践环节在内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四是实践体系全。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学生可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得相应学分;五是指导服务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公共基础设施整体日益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经费投入总额逐年加大,服务全面示范性日渐增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水平逐年提高。
四、硕果累累,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
在“四融五全”工作体系的带动下,交通行业特色凸显,多方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面向全体、分层分类、成长进阶式的双创教育模式已逐步形成。学校年均举办各类双创竞赛近100项,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90余项。学生参与双创活动普及率达97.6%,教师、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进入普及化阶段。创新思维能力大幅提升。近六年,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等高水平、标志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24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连续3年共4人获评团中央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全国第11位,省内首位。学校分别荣获“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双创创业创新典型示范基地”等称号。浙江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等30余所高校到校交流学习;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对我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经验给予多次报道。
站在新的起点上,校团委将以此次党代会为契机,继续坚持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着力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特色突出、多元融合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完善应用型双创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完善“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特色化”竞赛体系,健全应用型双创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形成师生广泛参与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交大梦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