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山东交通学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底色,以全国高校首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及其下属19支分队为抓手,以新冠肺炎战“疫”为契机,结合学校特色制定战“疫”专题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注重战“疫”期间大学生公民道德规范的养成与实践,组织开展多项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育人实效。
一、突出特色,制定“服务器-路由器-终端机”的系统工作方案
“大机构+工作组”构建疫情防控实践育人的“服务器”。学校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于1月28日发布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致全体师生员工的一封信》,成立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并设立学生工作专项组,就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工作组各单位(部门)根据分工,加强家校联系,加强校地互动,围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引导师生科学防控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就近就便积极发动组织广大师生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大机构+工作组”的两级联动体系,成为学校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大管家”,为战“疫”期间实践育人实效的取得奠定了坚实基础。
“互联网+自媒体”树立疫情防控实践育人的“路由器”。学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快速组建了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志愿服务队,整合自媒体平台建设强有力的防控传播中枢,内连各相关部门,外联全体志愿者,成为学校和志愿者互连、互通、信息有效交换的“中枢神经”,为战“疫”期间实践育人提供了联系载体。
“多元小分队”组成疫情防控实践育人的“终端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下属19支分队,与各学院和学生组织组建的疫情防控服务队,共同构成了学校实践区域、内容、方式等各有特色的实践育人“多元小分队”。各小分队充当“终端机”,形成学校疫情防控实践育人拓扑结构的最后一环。
二、“交通特色+学生需求体验”,围绕不同需求助力疫情防控
体现“交通”特色,“集中+分散”坚守最后一公里。学校结合交通专业特色,迅速制定了重点关注和鼓励交通建设、交通沿线、农村相关志愿服务的“集中+分散”志愿服务工作方案。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坚守在高速公路、乡镇公路、乡村主干道路的各个疫情防控执勤地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90”后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需求体验式”培养,锻造实践育人链条上的“供血点”。学校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以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成就体验为焦点,通过“外在需求与内在能动的配合”,增强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自我价值实现,实现学生个体成长的质变。截止目前,“授渔优农”服务队已经为因疫情滞销而犯愁的农户脱销了198.3吨农产品,总金额达89.7万元,既推进了服务范围内的扶贫工作,还解决了4个社区、13个小区群众的生活需求。
三、师生战“疫”热情高涨,育人成果颇丰
服务范围广、时间长。45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投身于家乡的战“疫”志愿服务工作,服务于全国21个省、40个市、119个县、155个镇、225个村,服务时长累计达43000余小时,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获得服务单位的表彰与认可。疫情期间,志愿者工作于各隔离点、社区、村镇、火车站、高速路口等战“疫”一线,以逆行青春做疫情防控志愿者,受到了服务单位的一致认可。志愿者和志愿团队先后获得志愿服务证书近500张,荣获骨干战“疫”志愿者、先锋党员、省五四标兵、省青年工作先进集体、济南市出彩型青年志愿服务集体、济南市出彩型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等多项个人和集体奖项。
被各级各类媒体广泛报道。学校大学生志愿者主动请缨,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用青春的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守护美好家园,其表现出色,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齐鲁晚报》等各级各类媒体报道23次,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