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以建设应用型特色名校和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为契机,按照应用型人才、国际化视野、精致化培养的要求,坚持“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理念,按照“亲产业、进企业”和“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为主力、以成果为目标”以及“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思路,认真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项职能。
一、党旗飘扬,思政引领——强基固本筑牢基层堡垒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院深入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专题教育活动全覆盖,积极建设过硬党支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向纵深发展,扎实开展“牢记初心 不忘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党建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党建工作奋力前行、亮点纷呈。突出“思想引领”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突出“固本强基”,基层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突出“抓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有声有色。连续四年荣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一类基层党组织”,3个支部获批“过硬党支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为学院事业新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凝聚澎湃发展力量。《山东交通学院:推进网络思政向纵深发展》在新华网专题报道。
二、教研教改,专业提升——推动课程思政落地落实
教学是学院发展根本,学院一直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教改、教学竞赛和评比活动。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院教师在教研教改和专业建设方面硕果累累,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批省级教研课题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60余项;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获奖20余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出版各类教材10余部。
三、科研建设,协同发展——搭建科研创新发展平台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院把学科科研与实验室建设作为学院建设重点,近五年来获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27项,科研总经费3295万元,获批2个市厅级科研平台,发表SCI/ EI期刊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近五年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1200余万元,建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学实验平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安全互联技术实训平台,ERP仿真与大数据云平台实训室等实验室,极大改善了学院师生的教学科研条件。
四、创新举措,助力成长——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
学院学生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主动适应学生工作新常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举措、新途径和新机制,“思想引领”有内涵,第二课堂助成长,文化育人有成效,四轮驱动促创新。以改革创新的思维破解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瓶颈”,把创新创业工作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着力打造“一体两翼三协同四驱动五机制”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在“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中荣获省赛特等奖1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铜奖,省赛一金一银一铜。近三年,在国家级赛事中获奖208项,省级比赛获奖779项,2000余名学生通过比赛得到锻炼。光明日报客户端以《停课不停学,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人才培养》专题报道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将充分发扬奋斗奉献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春华秋实的成就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团结奋斗,不懈奋斗,竞相奋斗,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和向好局面正在形成。